曾老师原创:“形式”系列讲座之写作手法——抑扬法

 sun   2012-12-08 19:32   1288 人阅读  0 条评论

  抑扬法,通俗地说,就是褒贬法。“抑”对应贬,即批判、贬损;“扬”对应褒,即赞美、褒扬。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为了突出人物内在形象的美丑,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一、抑扬法的表现原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里,构成这个世界的人、事、物外在美与内在美同时兼备的情况很少。很多事物外在很美好,但内在本质很丑恶;同时,有些事物外在虽然 很丑陋,但内在本质很美好。我们评价一个事物,一个用不更改的标尺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本质的美丑为其定性。外表再美好,内在本质是丑陋的,最终只 能定性为丑陋;外表再丑陋,内在本质是美好的,最终亦定性为美好。外在之美,反衬本质之丑,会使人、物的内在形象更丑,外在之丑,反衬本质之美,会使人、 物的内在形象更美,这就是抑扬法的使用原理。


    、抑扬法的两种呈现方式四种具体类型


    抑扬法的有两种呈现方式:先后式同步式


    先后式又分为:先抑后扬、先扬后抑两种形式。


   (一)先扬后抑。就是先赞美,后贬损。又称为欲抑先扬。“扬”为虚,“抑”为实,作者实际对人物持贬损、批判态度。这里 的“扬”集中在人物外表、表面行为上;“抑”集中在人物的本质心理、品质、情感、精神境界上。表面之美与本质之丑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外在之美反衬内在之 丑,人物的丑陋形象便在作者的笔下得以凸显。


    例如:


    这时候,一个二十二、三岁的靓丽女孩突然闯进了人们的视野。窈窕的身材,优美的曲线,摇曳着一袭乳白色的长裙,举手投足间透着三分雍容,七分典雅,每向前 一步都显得那样楚楚动人。一头金发,勾勒出一张光彩照人的脸。细腻、光洁、白皙的皮肤,洋溢着无法言语的青春与活力。一双大眼睛,于顾盼之间,明眸善睐, 似秋水,如月华。一时间,喧闹的候车大厅变得安静下来。她像一块磁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凝聚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在人们艳羡的眼神中,寻了一个干净无人的座椅,将行李箱放放到上面,紧挨着提箱款款落座,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份报纸,一袋瓜子,打发等车的时光。她读得那 样忘我,吃得那样优雅。报纸一页页翻翻过,两只纤细的手指不停地将吃完的瓜子皮弹出,宛如天女散花,不到二十分钟,她面前的地上,已“画出”了一个大大的 “扇面”......


    (二)先抑后扬。就是先贬损,后赞扬。又称为欲扬先抑。 “抑”为虚,“扬”为实,作者实际对笔下人、物持赞美、褒扬态度。这里的“抑”集中在人物外表、表面行为上;“扬”集中在人物的本质心理、品质、情感、精 神境界上。表面之丑与本质之美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外在之丑反衬内在之美,人物的高尚形象便跃然纸上。


    例如:


    一日黄昏,我倚着阳台远眺,无意瞥见了角落里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歪歪斜斜,怪模怪样。绿色的掌面,皱皱巴巴,黑刺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真弄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养这样丑陋粗鄙而可怕的东西!


    因为期末考试忙,在此光顾阳台,已是一个月后的一个午后。没想到的两种景象同时撞进我的瞳孔:那些以前精心式样的花,全都变成了褐色的枯枝,而角落里的仙 人掌却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我的面前,碧绿水嫩的叶片高擎着一片金光,那是难得一遇的昙花:金黄的色泽,十二片花瓣一如流光溢彩的绸缎,柔软的花穗,如精心 编制的苏般,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谁能想到,昔日的丑小鸭,竟能涅槃羽化,开出如此美丽的花来!


    先后式抑扬法,抑扬总是一先一后出现。无论是先贬后褒,还是先褒后贬,都是假意在前,真意在后——作者先虚晃一枪,以假意将读者引入反向思维,诱入迷阵,然后借助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读者渐渐醒悟,最终恍然大悟,明白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欲擒故纵。


    同步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扬写抑,另一种是以抑写扬


    (三)以扬写抑。就是看是扬,实为抑——从字面上和作者表达语气、用词的感情se彩上看,作者都是在赞扬笔下人或事物,细细一品,实际是在贬损笔下人、笔下物。字面上的扬是假,本质上的抑才是作者表达的真实目的。以表象之美,反衬本质之丑,人或物的丑陋形象更突出。


    例如:


    他最突出的品质,是节俭。妈妈过生日,原本打算给妈妈买一束鲜花,到了花店一看,最少的最便宜的一束也要三十多元,于是最终捧到妈妈手上的,变成了一支康 乃馨。汶川地震的时候,班里同学都捐钱,就连家里最困难的同学也捐出了二十几元。那天,他是最后一个捐的,从兜里好不容易掏出了一张五元钱的纸币,犹豫了 半天,最后还是塞回了兜里,换成了一枚一元面值的硬币。


    (四)以抑写扬。与以扬写抑正相反,从字面和语气上看,作者始终是在批判、指责笔下人或物,稍一思考,实际是在赞美笔下人、物。作者以表面之丑,反衬本质之美,人或物的美好形象便会显得更加突出。


    例如:


    6 岁。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 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 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爱好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 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 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同步式抑扬法,“抑”和“扬”同时呈现,一个为表,一个为里,写“表”同时表现“里”,这一点和先后式完全不同。同时,同步式抑扬法,表为虚,里为实—— 表里不一,作者真正的表达目的为里。或以“表”之美反衬本质之丑,突出反面形象;或者以“表”之丑,反衬本质之美,突出正面形象。


    三、运用抑扬法生成的艺术表达效果


    (一)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常规的表现形式是以美的外在,表现美的内在。而抑扬法突破了表现的常规,运用曲笔——曲径通幽、声东击西,表达方式更为艺术。


    (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似看山不喜平,运用抑扬法,一抑一扬,峰回路转,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文章更具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能更深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更能引发读者深思,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抑扬同时存在,美丑并存,虚实并举,让读者在阅读时能更深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本质的丑,教会读者思考,引导读者审美,指引读者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四)更能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一抑一扬,彼此对照,互为反衬,使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灵魂更突出,而这些内在本质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核心。


本文地址:http://blog.wuliaowang.cn/post/1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su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