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kejian   2020-01-03 00:36   959 人阅读  0 条评论

1.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定义: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分类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依据。如《敬业与乐业》中,文章首段提出“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直接鲜明地揭示了全篇的中心论点;然后在“有业”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要敬业”和“要乐业”这两个分论点;这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文,勉励人们要敬业和乐业。

(2)论据

定义: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分类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如《山水画的意境》中,为了论证“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这个分论点,作者举了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句的例子。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引用了“四书”之一《大学》中的名言。

③作用: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论证

定义:论证使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

2.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

特点:真实。所举事例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这样才具有说服力。

      典型。所举事例必须典型,必须具有代表性,要能揭示问题的实质。

      新颖。论点和所举事例都要新颖,不能一味地列举很多文章中已经用过的事例,比如:谈到学习,就举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难免会让人感到乏味。

充分。充分不是要求举例要多,而是要求所举事例能透彻深刻地揭示论点的内涵。

作用:列举···这一事例,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客观、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举例如《无言之美》中列举了陶渊明的《时运》、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例子,论证了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诗词中言不尽意的例子很多,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2)对比论证

特点: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论证论点。

作用:将···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论点,使观点更鲜明、更具说服力。

举例:如《无言之美》中,列举《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例子时,先从正面写这几句话没有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的心境,再从反面写如果说得详细的效果,正反对比,论证了言不尽意的妙处。

(3)比喻论证

特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理解接受。

作用:将···(论点)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论点,化抽象为具体,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举例如《谈读书》中将人的天生才干比喻自然花草,将读书比喻成修剪移接之术,以此来论述“读书可补天然之不足”的论点。

(4)道理(引用)论证

特点:引用名人的言论、古语、谚语、俗语、公众所认可的道理等。

      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会直接揭示,如“某某曾说过”等。

作用:引用···的名言或俗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更简洁、深入,更具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如《敬业与乐业》中多次引用孔子的名言来证明论点。如引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要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即“要乐业”这一论点。

3. 议论文的结构

(1)基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纵式”,即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二是“横式”,即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2)论证结构类型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如《谈读书》)

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美丑,这种构成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

层进式: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把道理说清、说透。(如《不求甚解》)

总分式:总--分(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总如《谈创造性思维》)总--分--总(如《敬业与乐业》《我一生的重要抉择》

4.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准确性、严密性

特点:概念明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判断和推理准确、严密、逻辑性强。

作用: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如《怀疑与学问》中,“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中“一切”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性。

(2)生动性、形象性

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

作用:从修辞角度和句式角度分析其用词的生动性、形象性。

举例:如《无言之美》中,作者列举美术作品、雕塑等例子,尤其是在说雕刻上的含蓄时,引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

 

 


本文地址:https://blog.wuliaowang.cn/post/2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kejia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