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认真而讲究实效的预习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联系:
首先,要联系课文的“提示”。
“提示”,是教材编写者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文学习的重点,从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把要点提示出来,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因此,同学们在预习新课时,一定要联系“提示”,从提示的知识要点入手,进行认真的阅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掌握学习重点。
其次,要联系课文的“思考和练习”。
思考题所提出的大都是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有的属口答题,有的属笔答题,都能引导同学们对课文加深理解。练习题则着重于语文能力训练,读写听说和字词句段篇等知识均有涉及。因此,同学们在预习时联系这部分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正文,就可避免阅读时容易出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助于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
再次,要联系课文的“注释”。
课文的注释,不仅仅是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而且还给学习者介绍了有关课文的许多方面的知识,如天文、地理、哲学、科技等等,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有些内容较深的文
章,如鲁迅先生的以及古代的,注释都较详细,其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难点,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因而,同学们只有借助它,对一些语句的“潜台词”才能正确领
会,否则,既不能顺利地清除文字障碍,又容易闹出笑话。
最后,还应该联系有关的参考资料。
比如,许多同学手头各有某些自学辅导资料,只要善于联系使用,那么阅读课文时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就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不要孤立地简单地翻一翻就完事,而应该注意上述几方面的联系,带着问题有条理地全面预习,这样就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张西云)
每讲一文:
被斥责的勤奋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
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
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播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之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
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