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句和复句

 sun   2020-02-23 00:38   1324 人阅读  0 条评论

单句和复句

一、单句是由短语和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几种特殊单句:

1.把字句 把字句是主动句的一种。我们把豹子打死了。/他把玉石眼追了回来。

2.被字句 被字句是被动句,是主语接受动作的句子。被动句中的主语是受事者,

由介词"被"引了主动者与"被"字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

豹子(被我们)打死了。

有时句中只有介词"被",没有主动者如:

在罗马百花广场上,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了。

口语中常用 叫、让、给来代替“被"。

3.连动句 连动句是用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谓语就是两个动词短语连用,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是共同作谓语。

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

凭借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

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

注意: A 两个动词连用共同陈述一个主语 B 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 C 两个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

4.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母亲叫闰土坐。

A 、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中间既做叫的宾语,又做"坐"的的主语的词的闰土,因为身兼二职,所以叫做兼语。

B、 兼语句多有使令的意思,所以句中的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有:

使 让 叫 派 命令 吩咐 禁止 请求 选举 教 劝 号召 等等。此外"有"也可以充当。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

5.连动句,可以连续叙述一个人的几个动作。

6.兼语句,则可以连续叙述几个人的几个动作。

连动套接兼语,兼语句也可以套接连动。

叔叔打电话叫我去。/ 妈妈禁止小妹骑车乱闯。

7.是字句 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系

同一关系

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

从属关系就是主语属于宾语。就是宾语是一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

《读者文摘》是杂志。

8.存现句 就是表示人、事物存在或出现、消失的句子。

门口站着两个兵。

台上坐着主席团。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到处是欢乐的人群。

*单句的复杂化和单句的分析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

这是(我老朋友的)作品。

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第一步:用||表示主谓句,界分主语和谓语。在||之前的是主语,||之后是谓语。

第二步:再分别分析||之前的主语和||后的谓语。

比如:(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远见。

(严肃的对待文章内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形式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

 

二、复句的种类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根据分句间不同逻辑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

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A,而是B/一方面A,一方面B/也A,也B/有时A,有时B/一边A,一边B/既A,又B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也叫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首先A,然后B/起先A,然后B/A,便B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他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的关联词: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不如B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那么B/既A,就(那么)B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情况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的关联词语: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无论(任凭)A,都(也)B/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

无论正确也好,鲜明、生动也好,就语言方面来讲,字眼总要用得恰如其分。这样表现的概念才会准确,也才能使人感到鲜明。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9.解说复句:

也称总分复句。由总提和分说两个部分组成,总提用一个分句,分说与总提相应,用 几个分句表达。

战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据说错处有三:一是态度,二是气量,三是年纪。

10.目的复句:

由两个有目的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分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为了/为的是/以免/省得

你快让他去,以免他闹情绪。

11.连锁关系: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表连锁关系的分句组成,常采用"一……就"、"越……越"、"谁……谁"、"哪里……哪里……"的格式,前后分句紧密相连,前一分句怎么样,后一分句就怎么样。

他越客气,老杨同志越觉得不舒服。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 ,|| 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了。| 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 || 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句群是由分句组合而成的,它是汉语里最大的一级语言单位。

构成句群的是单句或复句,一个句群至少有两个句子。

构成句群的几个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一个句群有一个中心语义,句群中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语义。

例如:

1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的。|(解说)2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解说)3比如宋朝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并列)4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许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

 

高考变换句式的试题,通常采用的形式有两类:
   1.互换
      所谓互换,就是指单句与复句、长句与短句、主动与被动、肯定与否定等互换。

将长句改为短句,其基本方法是:①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成复句的分句,或独立成句;②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们两个几个并列式的修饰语之间存在着解释或总分关系,则可以变成一个解说性的复句;③借助复指,把长句的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

例1:阅读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然后把这句长句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答案:①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②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指示的禁令;③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条禁令。经过这样的变换,完全符合题干的各项要求。

将短句变换为长句,其基本方法是:从几个短句中找出一套主谓宾,作为长句的主干,其他内容转化成定语、状语或补语。

例2: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几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答案:在这原来的荒山野岭上,他用双手在几年的时间内创造了奇迹——眼前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还可以改成这样: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用了几年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山野岭上创造出来的奇迹。

2.重组
     所谓重组,就是提出新的要求,对所给的评句作重新组合。即改变语组的组合形式而不改变原来的意思。
例3: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和创作都充满了矛盾。

练习:

1.请以“现代人”为开头,重挤,商业性流行文化的气浪,早已将现代人胸中的浪漫诗神卷走,心不复空灵。
2.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三个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添加必要的词语)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的流行的意见。

 

3.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言通顺,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词语。

   ①近日,中国科学家打造出了一顶新颖的“纳米皇冠”。
   ②皇冠制作的原材料是铂金。
   ③皇冠的制作运用了分子纳米技术。
   ④皇冠制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纳米科技重大研究计划”小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小组的支持。

 


本文地址:https://blog.wuliaowang.cn/post/4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su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