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疫情考点透视突破04 病毒的应用(解析版)

 kejian   2020-03-27 19:20   1562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专题04 病毒的应用

     病毒主要寄生于生物主细胞中,会引起细胞裂解反应的发生,甚至使生物体内DNA 整合发生改变,出现DNA细胞溶源化的现象,进而对生物造成危害。我们通过对病毒的相关分析和研究,现在可以对病毒的价值进行充分利用,充分利用基因工程载体、新疫苗制造、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等方面,将其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知识链接1 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其中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2)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要有标记基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安全;大小适中。

【典例1在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和改造生物基因的工具是

A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B.限制酶和水解酶

C.限制酶和运载体 D.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答案】D

【解析】运载体不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工具,A错误;水解酶的范围太广,DNA水解酶分为两种外切核酸酶和内切核酸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是内切酶,B错误;运载体不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工具,C错误;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用DNA连接酶处理基因相同黏性末端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进而形成重组DNAD正确。

【典例2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运载体的本质是双链DNA分子,下列功能不能由运载体完成的是

A.目的基因的转运 B.目的基因的扩增

C.目的基因的表达 D.目的基因的定位

【答案】D

【解析】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通过运载体将目的基因转运到受体细胞,借助于运载体的复制和表达,完成对目的基因的扩增和表达,但不能对目的基因进行定位。故本题选D

【易错提醒】运载体是基因工程的工具,但不是基因工程定的工具酶,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两种。 

【知识链接2 疫苗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的相当于抗原,抗原是能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等特点。

【典例3过敏原和抗原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原是大分子或者是具有细胞结构,过敏原也是这样

B.抗原都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

C.抗原对所有的人都是抗原,过敏原则是对部分人起作用

D.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抗原是大分子或者是具有细胞结构,如病毒、细菌或细菌毒素或者移植器官等,而过敏原为外来物质,如花粉、海鲜、牛奶等,来源不同,AD错。抗原和过敏原都是大分子,B错。抗原对所有的人都是抗原,过敏原则是对部分人起作用,C正确。

【典例4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 )

A.抗原和抗体 B.抗体和抗原

C.抗原和抗原 D.抗体和抗体

【答案】B

【解析】麻疹病毒侵入人后,能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就是抗体,因此麻疹病毒相当于抗原。

【典例5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被B细胞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会杀死该B细胞。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结果小鼠不产生相应的抗体,且再注射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此时若再给该实验动物注射未标记的抗原Y,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上述实验结果能支持的观点是

A.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

B.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

C.只有标记的抗原才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

D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由相应抗原诱导产生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在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后会被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杀死了该B细胞,所以再次注射未被标记的抗原X后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但此时又注射了未标记的抗原Y,发现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这说明了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所以杀死了识别XB细胞,但识别YB细胞并没有被杀死,A正确。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但该实验结果无法支持该观点,B错误。不被标记的抗原也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C错误。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基因表达的产物,而不是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的,D错误。

【易错提醒】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原并不全是外来物质,一些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

  【知识链接3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作为抗原可以引起进行体液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疫苗的类型:1、灭活疫苗  流感与狂犬疫苗的制备最为常见灭活病毒的应用会破坏掉病毒的蛋白质,使其繁殖、感染的能力降低,但是却无法破坏病毒蛋白结构。灭活病毒具有一定的抗原性,不容易丧失传染能力,通常需要经过很多次的接种才能产生免疫2、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主要由人低毒变异株制成,通常情况下比较常见的疫苗有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麻疹疫苗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利用活疫苗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近年来我国利用诱变法制备了流感温度敏感株减毒疫苗,这种疫苗现在已经应用于人体,安全性大大增加。

【典例6适时接种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以下关于HPV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HPV疫苗属于天然免疫 B.接种的HPV疫苗属于抗体

CHPV疫苗能引起特异性免疫 D.天然HPV即可作为HPV疫苗

【答案】C

【解析】接种HPV疫苗属于人工免疫,A错误;接种的HPV疫苗是灭活的人乳头瘤病毒,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抗原,B错误;HPV疫苗能引起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作为HPV疫苗的必须是灭活的不具有毒性的病毒,D错误。

【典例7下图所示为人体注射疫苗 (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后测得的抗体水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图片1.png

A.甲与丁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不同

B.注射一次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在血浆中终身存在

C.注射混合疫苗会产生不同的抗体

D.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注射丁时,注射甲产生的抗没有增多,所以甲与丁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因而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也不同,故A正确。注射一次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一段时间后会被水解,而不能长期存在,所以B不正确。由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注射混合疫苗时,不同的抗原会产生不同的特异性抗体,所以C正确。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是受到了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所以D正确。

【典例8接种狂犬病灭活疫苗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手段。接种疫苗可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咬伤后预防须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在伤口使用抗狂犬病血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主动免疫

B.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抗体

C.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作为无咬伤预防的长效手段

D.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B

【解析】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该免疫属于主动免疫,A正确;注射的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抗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B错误;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不能作为无咬伤预防的长效手段,C正确;初次注射狂犬病疫苗时,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注射狂犬病疫苗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易错提醒】注射疫苗,预防疾病,属于免疫学的应用范畴。疫苗含有无害的死病菌或者是由无害的死病菌中提炼的抗原物质,能使身体产生天然的防御能力对抗病菌。注射后,身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刺激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分泌大量的抗体。

【知识链接4 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除了可以用与植物细胞融合相同的离心、震动、电击之外,也可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融合。

【典例9下图表示用灭活的病毒促使细胞融合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2.png

A.灭活的病毒仍具有极强的感染能力

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

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不会破坏各种动物细胞,但所保留的融合活性能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进行融合

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合细胞带有目的基因。

【答案】C

【解析】灭活的病毒没有感染力,A错误。病毒完全死亡,但死亡的病毒不能让细胞聚集,B错误。灭活的病毒失去感染活性,但仍保留融合的特征,能让动物细胞之间进行融合,C正确。灭活的病毒没有目的基因,D错误。

【典例10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灭活病毒的作用是( )

A.病毒比较小,可钻入到细胞内

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

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它所保留的融合活性,可使不同动物细胞进行融合

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合细胞带有目的基因

【答案】C

【解析】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它所保留的融合活性,可使不同动物细胞进行融合,故在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过程中,灭活病毒起了诱导细胞融合的作用,故选C

【典例11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中,用灭活的病毒诱导是其特有方法,其中灭活的含义是指

A.失去抗原性,具有感染力 B.具有抗原性,也具有感染力

C.失去抗原性,也失去感染力 D.具有抗原性,失去感染力

【答案】D

【解析】灭活是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并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因此,动物细胞的诱导融合中灭活的病毒具有抗原性,失去感染力,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易错提醒】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3个易错点

1)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中酶的作用对象不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作用于细胞壁,而胰蛋白酶等作用于细胞间的蛋白质。

2)灭活的病毒保持了其抗原性,但毒性消失。

3)植物杂交细胞在激素诱导下能表达出全能性,但动物杂交细胞的全能性不能表达。

【知识链接5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病毒可以当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刺激产生相应抗体;也可用灭活病毒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融合。

【典例12科研工作者利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单克隆抗体,下列步骤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禽流感病毒,通过离心获得抗原蛋白

B.多次注射适宜浓度的抗原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浆细胞

C.用灭活的病毒诱导浆细胞与禽流感病毒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D.将单个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培养可获得多种单克隆抗体

【答案】B

【解析】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禽流感病毒,通过离心可以获得更多的禽流感病毒,但是无法得到抗原蛋白,A错误;多次注射适宜浓度的抗原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最后由杂交瘤细胞产生大量的单一抗体,属于单克隆抗体,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与浆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C错误;将单个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培养只能获得一种抗体,D错误。

【典例13对于下面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示意图,不正确的叙述是

图片3.png

A中的筛选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

B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是从小鼠的脾脏中提取的

C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可以利用灭活的病毒作介导

D可以无限增殖

【答案】B

【解析】要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以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检测, A正确;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仅来自小鼠,但并非均来自小鼠的脾脏,B错误;单克隆抗体是利用效应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融合方法可以有化学方法如聚乙二醇,生物方法如灭活病毒,C正确;融合细胞具有双亲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D正确。

【典例14以甲流病毒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该抗原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浆细胞和骨髄瘤细胞融合后,获得的均为杂交瘤细胞

D.该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诊断是否感染甲流病毒

【答案】D

【解析】克隆抗体是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的,A错误;单独的效应B淋巴细胞有产生抗体的能力,但没有无限增殖的本领,因此在体外培养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的,B错误;将等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有浆细胞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三种,C错误;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因此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甲流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D正确。

【易错提醒】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两次筛选: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专一抗体检验阳性和克隆化培养: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对点精练

1.若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胰岛素,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需有适当运载体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细菌

B.需有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胰岛素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

C.重组后的DNA,须在细菌体内转录,翻译成人胰岛素

D.人胰岛素基因与运载体DNA混合后,只得到一种DNA分子(重组DNA)

【答案】D

【解析】基因工程的步骤为:获取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故ABC均正确;在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有的能成功,有的不能成功,故D错。

2.动物细胞融合中常用到灭活的病毒,如灭活的仙台病毒,病毒被灭活后它的抗原性和感染力是

A.失去抗原性,具有感染力    B.失去抗原性,失去感染力

C.具有抗原性,失去感染力    D.具有抗原性,具有感染力

【答案】C

【解析】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该病毒等,但不损害其抗原,因此灭活的仙台病毒具有抗原性;灭活会破坏病毒蛋白的结构,使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进而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的能力,故选C

3.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具有抗原决定簇

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C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效应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B

【解析】DNA疫苗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才是抗原,A错误;DNA疫苗引起免疫,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相应的抗原蛋白才能引起免疫反应,B正确;浆细胞是由记忆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产生的,D错误。

4.疫苗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疫苗不是用于治疗疾病,而是用于预防疾病

B.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

D.人类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脊髓灰质炎

【答案】D

【解析】疫苗为经过特殊处理的病原体,激发机体生成相应抗体或记忆细胞。形式特异性免疫,预防该病原体产生的疾病,AB正确。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C正确。人类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D错。

5.九价宫颈癌(HPV)疫苗可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中国内地首针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于2018530日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接种,该疫苗将分三次接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

B.初次接种九价HPV疫苗,会刺激一种B细胞分泌多种抗体

C.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

D.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

【答案】B

【解析】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一种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B错误;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C正确;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D正确。

6.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疫苗具有广普预防的功能,例如接种牛痘疫苗能预防天花病毒

B.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可以用来预防疾病

D.疫苗一般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答案】A

【解析】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不具有广普预防的功能,A错误;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可以用来预防疾病,C正确;疫苗一般是一类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可用于预防疾病,D正确。

7.接种狂犬病灭活疫苗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手段。接种疫苗可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咬伤后预防须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在伤口使用抗狂犬病血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主动免疫

B.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抗体

C.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作为无咬伤预防的长效手段

D.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B

【解析】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该免疫属于主动免疫,A正确;注射的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抗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B错误;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不能作为无咬伤预防的长效手段,C正确;初次注射狂犬病疫苗时,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注射狂犬病疫苗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8.甲同学被狗咬伤,伤口处已出血,由同学乙陪同及时到医院就诊.乙从未被狗咬过,他也要求医生也给他预防一下狂犬病.假如你是医生,你的正确做法是( )

A.给甲、乙均注射同种狂犬病毒疫苗

B.给甲、乙均注射抗狂犬病毒的血清

C.给甲注射抗狂犬病毒的血清,给乙注射狂犬病毒疫苗

D.给甲注射狂犬病毒疫苗,给乙注射抗狂犬病毒的血清

【答案】C

【解析】(1)甲同学被狗咬伤,伤口处已出血,则可能已经感染狂犬病毒,注射疫苗治疗是无效的,只有及时注射抗体即血清才是针对性治疗。(2)乙从未被狗咬过,即未感染狂犬病毒,因此可给他注射疫苗来进行预防接种。C正确。ABD不正确。

9.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肌肉接点处入侵神经细胞,过程如图所示。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病最有效的措施。狂犬疫苗是将狂犬病毒接种在地鼠肾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纯化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图片4.png

A.神经细胞被狂犬病病毒感染后往往会引起细胞坏死

B.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C.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

D.人被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

【答案】C

【解析】狂犬病病毒并不破坏神经细胞,病毒RNA沿着轴突运动到中枢神经细胞中大量繁殖,A错误。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神经冲动是从轴突末端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从图中可以看出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C正确。抗体不能直接消灭病毒,抗体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D错误。

10.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原理相同

B.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相同

C.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在细胞融合前处理过程相同

D.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都需要筛选且筛选目的相同

【答案】D

【解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所用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增殖,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所用技术手段是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而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使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不能用灭活的病毒诱导,B错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前要去除细胞壁,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则不需要,C错误;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考虑两两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有三种,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需要筛选出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形成的杂种细胞也是三种,需要筛选培符合要求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11.一般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抗原制剂称为疫苗。下列哪种制剂不属于疫苗

A.脊髓灰质炎病毒无毒株制剂

B.未灭活的破伤风毒素制剂

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制剂

D.灭活的狂犬病病毒制剂

【答案】B

【解析】脊髓灰质炎病毒无毒株制剂,属于疫苗,A错误;未灭活的破伤风毒素制剂不属于疫苗,B正确;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制剂属于疫苗,C错误;灭活的狂犬病病毒制剂属于疫苗,D错误。

12.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有关灭活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存在多种抗原受体

B.效应B细胞中经高尔基体分拣的蛋白质都送到细胞外

C.辅助性T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

D.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预防甲型H1N1流感属于免疫接种中的被动免疫

【答案】C

【解析】一种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存在对应一种特定抗原的受体,A项错误;效应B细胞中经高尔基体分拣的蛋白质被送到细胞外或细胞内,B项错误;辅助性T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C项正确;由灭活的甲型HlN1流感病毒诱发的免疫属于主动免疫,D项错误。

13.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答案】B

【解析】效应B细胞通过分泌抗体作用于抗原,不能使靶细胞裂解,A错误;T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吞噬细胞不能形成效应细胞,C错误;淋巴细胞不能吞噬病毒,D错误。

14.全球范围内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都是口服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轮状病毒疫苗最可能属于灭活的微生物

B.多次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产生更多种抗体

C.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D.轮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大量单核细胞从血液进入感染组织

【答案】D

【解析】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最可能通过口服的是减毒的微生物,A错误。多次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产生更数量的抗体,但是抗体种类不会增加,B错误。轮状病毒疫苗能使机体内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用于预防轮状病毒感染,不是治疗的作用,C错误。轮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大量单核细胞从血液进入感染组织,引起相应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最终彻底消灭该病毒,D正确。

15.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C.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一次筛选 

D.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答案】B

【解析】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化学性质不单一,不是单克隆抗体,故A错误;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B正确;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2次筛选,C错误;单独的效应B淋巴细胞有产生抗体的能力,但没有无限增殖的本领,因此在体外培养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的,D错误。

16.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疾病,制备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单克隆抗体对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5.png

A.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只有灭活的病毒

B.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均可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

C.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

【答案】D

【解析】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B淋巴细胞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处理灭活的病毒,还有聚乙二醇等,A错误;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一定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B错误;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C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E蛋白参与病毒复制过程。市售灭活疫苗缺乏长效免疫,必须多次加强接种。研究人员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了三种新型JEV疫苗:E蛋白疫苗(疫苗)、重组病毒疫苗(B疫苗)和DNA疫苗(C疫苗),实验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6.png

1)请填写图中①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小鼠模型评价以上三种疫苗的保护效果。将成年和幼年小鼠分组,每组10 只,分别注射不同的疫苗或试剂,检测小鼠体内效应T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对病毒攻击的免疫保护,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5

注射物

A疫苗

B疫苗

C疫苗

载体

缓冲液

小鼠类别

成年

成年

成年

幼年

成年

幼年

成年

幼年

效应T细胞 

杀伤活性

33%

39%

45%

37.5%

17%

18%

18%

8.5%

免疫保护

全部存活,无症状

4只死亡 

6只有症状

全部死亡

4只死亡 

6只有症状

全部死亡


三种疫苗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均能检测到乙型脑炎病毒的E蛋白,E蛋白作为________________激发小鼠的

__________免疫。为检验三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是否达标,还应给小鼠注射__________作为对照。

3)进一步测量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第一次免疫后三种疫苗诱发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但第2次免疫后,__________。研究者还发现,注射C疫苗后,幼年小鼠产生抗体明显高于成年小鼠,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DNA 疫苗注射到肌肉后,幼鼠肌细胞代谢旺盛,摄取__________的能力较强。

图片7.png

4)综上所述,三种疫苗都能诱发小鼠产生__________,实现抗乙型脑炎病毒的保护作用。科研人员对DNA疫苗的使用持谨慎态度,请简要评述DNA疫苗的利弊: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DNA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抗原    细胞    市售灭活疫苗    A疫苗产生抗体水平最高,且AB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都明显高于第一次免疫    C疫苗(重组质粒)    效应T细胞和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NA疫苗能够激发较强的细胞免疫过程,但是机体细胞会摄取DNA疫苗,可能会引起安全性问题    

【解析】(1)乙型脑炎病毒RNA经逆转录可得cDNA;将E蛋白基因和P质粒连接需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乙型脑炎病毒的E蛋白作为抗原激发小鼠的细胞免疫。检验三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是否达标,还应给小鼠注射市售灭活疫苗作为对照。

3)据图可知,第2次免疫后,A疫苗产生抗体水平最高,且AB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都明显高于第一次免疫。DNA 疫苗注射到肌肉后,幼鼠肌细胞代谢旺盛,摄取C疫苗(重组质粒)的能力较强,所以幼年小鼠产生抗体明显高于成年小鼠。

4)根据题意,三种疫苗都能诱发小鼠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NA疫苗的优点是能够激发较强的细胞免疫过程,但是机体细胞摄取DNA疫苗,可能会引起安全性问题。

2.下面是生物小组模拟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过程而设计的实验,回答问题:

A:制备疫苗(略) 

B: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的有效性

1)他们用家兔做实验动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其内容不完整,请按要求补充。

实验假设:该疫苗可以刺激家兔产生相应的抗体。

实验材料:家兔、疫苗和必需的器具、药品若干。

方法步骤:

把该疫苗注射到实验家兔体内,一段时间后,对实验家兔注射___________,发现注射了疫苗的家兔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疫苗使实验家兔获得了免疫力。上述实验过程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设计了具体全面的实验步骤,验证以上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等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接种疫苗,乙组接种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观察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甲组家兔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率远___________乙组家兔。

【答案】(1)甲型H1N1流感病毒(2分) 缺少对照组实验(2分)

2若干只生理状况相似、健康的实验家兔(2分)

注射等量甲型H1N1流感病毒(2分)

统计甲乙两组家兔的发病率(2分)   低于(2分)

【解析】要判断疫苗是否使实验家兔获得了免疫力,必须让家兔感染相应抗原,同时要设以对照以排除家兔本身是否具有免疫力的干扰。实验中实验材料属于无关变量,所以必须选取生理状况相似、健康的实验家兔随机均分。抗原的量也属于无关变量。因变量观测指标为两组兔子的发病率。若假设成立,则甲组家兔有免疫力,不易发病。

3.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4万~7万人死于狂犬病,注射疫苗仍是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措施。由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疫苗研究中心研制的一种新型狂犬病疫苗有可能改变传统狂犬病疫苗须注射五针甚至六针的局面,只注射一针即可免除患病风险。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引起,人类也会因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就目前而言,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

要研制狂犬病疫苗,必须知道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组成,请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

(1)实验原理:RNA溶液遇吡罗红染液显红色。

还需要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用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等量的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溶液,编号为ABC

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甲基绿染液;

B试管中滴加适量的吡罗红染液;

C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个表格并记录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蛋白质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DNA溶液遇甲基绿染液呈绿色    滴加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振荡    


双缩脲试剂

甲基绿染液

吡罗红染液

现象

紫色

不变色

红色

成分

存在蛋白质

不存在DNA

存在RNA

    狂犬病病毒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    

【解析】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RNA病毒)引起,是一种R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RNA组成。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红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1)根据题意知:狂犬病毒的组成成分为RNA和蛋白质,故实验原理还需要补充:蛋白质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DNA溶液遇甲基绿染液呈绿色.

2)实验步骤:

应向三支试管中加入待检测的等量的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溶液;

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甲基绿染液,目的是检测DNA是否存在;

B试管中滴加适量吡罗红染液,目的是检测RNA是否存在;

应向C试管中滴加适量的双缩脲试剂,目的是检测蛋白质是否存在,振荡后并观察记录现象。

3)表格设计需要分为ABC三组,所需的试剂,产生的现象等都要明确清楚的记录。根据题干及分析知,狂犬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故A试管不反应,B试管出现红色,C试管出现紫色。记录实验结果为:


双缩脲试剂

甲基绿染液

吡罗红染液

现象

紫色

不变色

红色

成分

存在蛋白质

不存在DNA

存在RNA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结果是:狂犬病病毒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

4.百菌清是一种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残留的百菌清可导致植物细胞发生遗传学突变,科学家研制出百菌清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准确检测作物表面残留的微量百菌清,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时先要将百菌清作为抗原注入小鼠细胞中,下表表示免疫次数和抗体效价(每分子抗体能结合抗原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若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4000以上,则小鼠至少要经过____次免疫才能符合要求,其中最适合用于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的小鼠编号是_______。第一次免疫和第二次免疫时,小鼠体内能产生抗百菌清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分别是由________增殖分化形成的。

           小鼠编号

抗体效价        

免疫次数

A

B

C

D

E

第一次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第二次

1:2000

1:2500

1:3600

1:2200

1:3000

第三次

1:4000

1:4600

1:8000

1:5000

1:4500

2)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专一抗体检测阳性和克隆化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抗百菌清单克隆抗体能准确的检测作物表面微量的百菌清,这主要是因为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的优点。

4)小鼠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融合一般可用PEG作为诱导剂,融合效果受pH的影响,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最适pH,在pH18之内设置了系列等梯度的pH,发现随着pH的上升,细胞融合的效果越来越好,请你做补充实验,以达到该实验小组的卖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    C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细胞增殖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获得大量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在pH大于8之后继续设置等梯度的pH值,重复实验,直至融合效果下降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最少结果3次免疫,才能使得抗体效价(每分子抗体能结合抗原的数量)达到1:4000以上,其中C组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最适宜用于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第一次免疫时,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增值;专一抗体检测阳性为了筛选能够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的目的是为了 获得大量的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可以大量制备等优点。

4)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且在pH18之内设置了系列等梯度的pH,发现随着pH的上升,细胞融合的效果越来越好,没有出现反效果,则应该在pH大于8之后继续设置等梯度的pH值,重复实验,直至融合效果下降。

5.天然存在的野生型质粒由于分子量大、单一酶切位点少、遗传标记不理想等缺陷,不能满足作为运载体的要求,因此往往需要以多种野生型质粒为基础进行人工构建新质粒.

假设下列三种质粒ABD,分别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rs,及酶ab的酶切位点.现需要通过基因工程大量表达目的基因M的产物。

图片8.png

1)组成目的基因M的基本单体有哪几种_____。切割目的基因的酶b称为_____酶。

2)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

A.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位点,以供外源基因插入其中

B.具有标记基因,以检测重组DNA分子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C.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D.必须是细菌的质粒或噬菌体

E.对宿主细胞无害

3)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通过_____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4)如果选择质粒A作为目的基因M的运载体,其缺陷是_____;如果选择质粒B作为目的基因M的运载体,其缺陷是_____。为解决上述野生型质粒作为运载体的缺陷,进行人工构建新质粒。

5)如果用酶a分别切割质粒AB,形成人工构建的新质粒(X),X是否是较理想的目的基因运载体,为什么?_____如果用酶a分别切割质粒AD,形成人工构建的新质粒(Y),Y是否是较理想的目的基因运载体,为什么?_____

【答案】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限制性核酸内切    ABCE    DNA连接    目的基因M可以插入酶b位点,可检测受体细胞中的抗性基因r而确定是否导入了质粒A,但无法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A    目的基因M可以插入酶b位点,抗性基因s被破坏,无法检测是否导入了质粒B    是  用酶a切割质粒AB后,能形成具有一个抗性基因r和一个抗性基因sX;用酶b切割目的基因MX后形成重组质粒,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可表现抗r抗性,但失去了抗s抗性;如果未导入质粒,则无任何抗性;如果导入的质粒未成功重组M,则表现抗r与抗s抗性;由此可筛选出受体细胞是否含有M重组质粒    否  用酶a切割质粒AB后,能形成具有一个抗性基因r和二个抗性基因sY,用酶b切割目的基因MX后形成重组质粒,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可表现抗r抗性,如果其中一个抗性基因s因导入目的基因M被破坏,而另一抗s基因自身环化,仍具抗性,会影响检测    

【解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M的基本单体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切割目的基因的酶b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A、运载体应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位点,以供外源基因插入其中,A正确;

B、运载体应具有标记基因,以检测重组DNA分子是否导入受体细胞,B正确;

C、运载体要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C正确;

D、运载体可以是细菌的质粒、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的衍生物,D错误;

E、运载体必须对宿主细胞无害,E正确。

故选ABCE

3)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通过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4)分析图解可知,质粒A上有一个抗性基因r,如果选择质粒A作为目的基因M的运载体,目的基因M可以插入酶b位点,可检测受体细胞中的抗性基因r而确定是否导入了质粒A,但无法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A;如果选择质粒B作为目的基因M的运载体,目的基因M可以插入酶b位点,抗性基因s被破坏,无法检测是否导入了质粒B。因此为解决上述野生型质粒作为运载体的缺陷,进行人工构建新质粒。

5)用酶a切割质粒AB后,能形成具有一个抗性基因r和一个抗性基因sX;用酶b切割目的基因MX后形成重组质粒,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可表现抗r抗性,但失去了抗s抗性;如果未导入质粒,则无任何抗性;如果导入的质粒未成功重组M,则表现抗r与抗s抗性;由此可筛选出受体细胞是否含有M重组质粒,因此X是否是较理想的目的基因运载体。

用酶a切割质粒AB后,能形成具有一个抗性基因r和二个抗性基因sY,用酶b切割目的基因MX后形成重组质粒,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可表现抗r抗性,如果其中一个抗性基因s因导入目的基因M被破坏,而另一抗s基因自身环化,仍具抗性,会影响检测,因此Y不是较理想的目的基因运载体。

6.传染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是疫苗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请回答:

1)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相当于___,卡介苗疫苗是预防__疾病的。

2)牛痘疫苗是用取自牛的牛痘(一种轻型病毒性传染病)脓胞中的浆液制成的.1961年以后,我国由于推广了新生儿接种牛痘疫苗的措施,天花已在我国终止传播了.请根据所学过的内容,简述其中的原理:_____

3)尽管科技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疫苗。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减毒活疫苗、灭活的死疫苗、基因疫苗(由病毒的一段无毒序列构成),其中安全性最差的是哪一类疫苗?_____;尝试分析一下原因:____

【答案】抗原    肺结核    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之。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记忆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便能杀灭之    减毒活疫苗    由于这类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因此有些人接种后有可能会发生副作用    

【解析】(1)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相当于抗原,卡介苗疫苗是预防肺结核疾病的。

2)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属于体液免疫。牛痘疫苗是用取自牛的牛痘(一种轻型病毒性传染病)脓胞中的浆液制成的.1961年以后,我国由于推广了新生儿接种牛痘疫苗的措施,天花已在我国终止传播了。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之。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记忆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便能杀灭之。

3)尽管科技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疫苗。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减毒活疫苗、灭活的死疫苗、基因疫苗(由病毒的一段无毒序列构成),其中减毒活疫苗安全性最差。由于这类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因此有些人接种后有可能会发生副作用。

7.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宁德市某养猪场为预防猪伪狂犬病,定期给猪背颈皮下注射疫苗制剂。(疫苗制剂成分:减毒伪狂犬病毒+油佐剂+生理盐水)

图片9.png

请回答:

1)给猪注射疫苗时,皮肤痛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由B传到A的过程(如甲图),发生的信号变化为        a的内容物释放到b,然后与c上的         结合。

2)乙图为疫苗进入机体产生免疫的过程,过程表示      ,属于      免疫。已注射该疫苗的猪接触伪狂犬病毒,体内能识别该病毒的细胞有       (填字母)。

3)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猪是否对伪狂犬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30日龄猪仔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每头注射3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头注射3ml           ;两周后,给两组猪仔注射等量的伪狂犬病毒。预测:与第2组对比,第 1组猪仔体内特有的变化是                  

【答案】

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特异性受体(受体)

2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体液       d f e h (顺序不要求,缺一不给分)

3)油佐剂和生理盐水 (或油佐剂+生理盐水,或油佐剂、生理盐水 )(缺一不给分)

记忆细胞(h)增殖分化为浆细胞(g)(或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分化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1B是突触前膜,A是突触后膜,兴奋传递时信号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换为电信号,a突触小泡内的物质释放到b突触间隙,需要和c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2)图中的d是吞噬细胞,fT细胞,eB细胞,g是浆细胞,h是记忆细胞,过程是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表示的是体液免疫,除了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外,其余的dfeh都有识别能力。

3)第2组是空白对照,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注射等量油佐剂和生理盐水,第1组因为有疫苗的刺激体内会产生记忆细胞,可以在段时间内快速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8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以下是以HPV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图片10.png

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

2)将经融合处理后的细胞转到HAT接着基上培养的目的是              ,该细胞        (填不能)产生专一性抗体,所产生的抗体             (填一定不一定)能抗HPV

3)对于抗体检测呈______性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应进行克隆化培养,克隆化培养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即稀释细胞到310/mL,每孔加入细胞稀释液______mL(填“01”“1”“10”),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4)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本题描述的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外,请再简要写出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2)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能       不一定(3)阳     014)通过基因工程向效应B细胞中导入prG或利用核移植技术将效应B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中(答对其一即可)

【解析】(1)骨髓瘤细胞和某些淋巴细胞在融合前需借助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培养,融合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2)将骨髓瘤细胞和某些淋巴细胞混合并进行融合、转移到HAT培养基上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能产生专一性抗体。因所有的杂交瘤细胞在HAT接着基上都能生长增殖,因此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不一定能抗HPV

3)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抗体才是抗HPV的抗体,因此对于此类细胞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克隆化培养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即稀释细胞到310/mL,每孔加入细胞稀释液01 mL,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4)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的。利用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制备单克隆抗体,可以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其思路是:通过基因工程向效应B细胞中导入prG;也可以借助核移植技术,其思路是:利用核移植技术将效应B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中。

9.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问题。

图片11.png

上图表示利用致病病毒M的表面蛋白基因和无害病毒N,通过基因工程制作重组M病毒疫苗的部分过程。其中~表示操作流程,a~h表示分子或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1)基因工程除了微生物基因工程外,还有_____。在上图所示过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步骤是流程_______(用图中编号回答);在流程中必需实施的步骤有_____

2)在上图所示的整个过程中,用作运载体的DNA来自分子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

3)下列关于质粒运载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图片13.png

A.使用质粒运载体是为了避免目的基因被分解

B.质粒运载体只能在与目的基因重组后进入细胞

C.质粒运载体可能是从细菌或者病毒的DNA改造的

D.质粒运载体的复制和表达也遵循中心法则

E.质粒运载体只有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中才能表达

F.没有限制酶就无法使用质粒运载体

4)据图比较结构g和结构h的异同,并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

【答案】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        切割质粒、将质粒与目的基因重组    cd    ADF    相同点:遗传物质相同;不同点:表面蛋白质不同。差异的原因:因为g导入受体细胞后,目的基因得以表达,合成了致病病毒M的表面蛋白    

【解析】(1.根据受体细胞的不同,基因工程可分为动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和微生物基因工程。图中表示提取致病病毒MDNA并切割下目的基因,图中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拼接过程,需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

2)图中cd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

3A、若直接将目的基因片段导入受体细胞,则很容易被分解失效,只有整合后随运载体一起友好的寄居在受体细胞,A正确;

B、质粒运载体与目的基因没有成功重组也会被导入受体细胞,B错误;

C、质粒运载体通常是来自细菌,病毒没有质粒,C错误;

DE、质粒的本质是小型环状DNA,其复制和表达遵循中心法则,可独立的在受体细胞表达,D项正确,E项错误;

F、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先用同种限制酶切割,才能与目的基因整合重组,F项正确。

故选ADF

4)仔细比较结构g和结构h,主要区别在病毒表面的蛋白质不同,h能合成病毒M的表面蛋白,说明目的基因导入后成功表达。

10.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_。当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_

图片12.png

【答案】1.1)蛋白质 B和记忆

2C   B     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D

【解析】(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免疫球蛋白。当B和记忆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浆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上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入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C;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B,其特点是,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D

11、科学家认为:免疫细胞应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如图1)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如吞噬细胞)及其他抗原递呈细胞、粒细胞(白细胞)和红细胞等。抗原决定簇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如图2)。回答有关问题:

图片13.png

1)造血干细胞能定向生成不同的血细胞。决定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能针对抗原信息产生记忆性细胞的细胞是______

2)图1显示的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的免疫应答,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机体对抗原_________(填“A”“B”“C”)没有发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对抗原的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有人研究发现了如图2所示的现象:抗原分子被降解后,其抗原特异性没有消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浆细胞产生抗体)  B  抗体产生多而快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没有被破坏

【解析】(1) 造血干细胞能定向增殖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记忆性细胞有两类: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来源于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记忆B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2)1显示的免疫应答是抗体水平的变化,是通过体液免疫(浆细胞产生抗体)来实现的。分析图1可知:抗原B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浓度变化为一条平直低的直线,说明机体对抗原B没有发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对比抗原A初次和再次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浓度变化的峰值可知:对抗原的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相比,具有抗体产生多而快的特点。

(3) 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具有抗原性的决定性因素。图2显示:抗原分子被降解后,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没有被破坏,所以,其抗原特异性没有消失,还会有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的发生。




本文地址:https://blog.wuliaowang.cn/post/6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kejia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