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诗文61篇(古文篇上)

 sun   2020-04-02 19:27   1180 人阅读  0 条评论


 -41-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注释】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2-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察:明察。 

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再:第二次。 

三:第三次。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mǐ):倒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

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43- 

孟子三则 

 

A、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得兼:同时获得。得:获得。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取:求取 义:正义,道义。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过; 于:比。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下文同义。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是:这、这样。  

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箪:古代盛食物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豆:古代盛饭用的器具。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

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蹴(cù):用脚踢; 与:给。  

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丰厚的俸禄。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辨别。   

万钟,这里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增加。  

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惠。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旧写作“向”),原先,从前,先前。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现在。为,为了。 为(第二个),接受。  

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

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B、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景春:孟子的朋友。 

公孙衍:当时著名的人物,魏国人。 

张仪:(?~前310)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魏人,于魏惠王时入秦。秦惠文君以为客卿。惠文君十年(前328),秦使张仪、公子华伐魏,魏割上郡(今陕西东部)于秦。当年,张仪为秦相。 

居:《易·随·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经"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老子·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论语·公冶长》:“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乐

记》:“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俞樾平议:“居,犹辨也。‘乐著太始。礼居成物’。谓乐所以著明太始,礼所以辨别成物。”这里用为“辨别”之意。 

冠:《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左右。这里用指为成年男子之意。 

由:《诗"小雅"宾之初筵》:“匪言勿言,匪由勿语。”《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高亨注:“由,从也。”《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梁惠王上》:“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荀子·成相》:“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这里用为遵从,遵照之意。 

淫:《书·大禹谟》:“罔淫于乐。”孔传:“淫,过也。”《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孔颖达疏:“淫,谓耆欲过度。”《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关雎序》:“不淫其色。”孔颖达疏:“淫者,过也,过其度量谓之为淫。”《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孔颖达疏:“淫,谓过奢侈。”《荀子·不苟》:“小心则淫而倾。”这里用为过度之意。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一安于辨别,天下的争斗就熄灭。”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吗?男子行成年礼,

父亲对他有所嘱托;女子要出嫁,母亲有所嘱托并送到大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自己的家,必须恭敬,必须谨慎,不要违抗丈夫。’以顺从作为准则,是为人妻妾的人生道路。辨别天下众多可辨别的东西,树立天下正确的名位,推行天下最大的道路;如果得志,让人民遵从遵照;如果不得志,就自己走自己的道路。富贵时不能过度,贫贱时不要动摇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C、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1、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被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士:狱官。 

11、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2、海:海滨。 

13、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

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14、市:市井。 

15、故:所以。 

16、任:责任,担子。 

17、是:代词,这,这些。 

18、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19、必:一定。 

20、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21、心志:意志。 

22、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23、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24、体肤:肌肤。 

25、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26、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 

27、所为:所行。 

28、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29、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30、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31、曾益:增加。曾,通“增”。 

32、能:才干。 

33、恒:常常,总是。 

34、过:过错,过失。 

35、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36、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3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38、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9、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召与语,悦之,以为大夫。 

40、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知晓,明白。 

41、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42、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43、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44、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45、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46、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47、恒:常常。 

48、亡:灭亡。 

49、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50、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天时:包括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围。 

之:代这座城 

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是:这。 

也:表判断语气,“是”。 

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坚利:精良。坚,坚固。利,锋利。 

米粟:粮食。 

多:充足。 

委:放弃。 

而:连词表顺承。 

去:离开。 

之:代词,代“城”。 

故: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疆,边疆。界,界限。 

固: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 

威:震慑,树立威望。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达极点。 

畔:通“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以:凭借。 

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44- 

《庄子》一则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表推测。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同“陲”,边际。 

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 

抟(tuán):回旋而上。一作“搏”(bó),拍。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以:凭借。息:风。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相:互相。吹:吹拂。 

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 下:向下。亦:也。是:这样。已:罢了。 

覆:倾倒。坳(ào):凹陷不平,“坳堂”指堂中低凹处。 

芥:小草。置杯焉则胶: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置,放。焉,于此。胶,指着地。 

斯:则,就。 

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培:凭。 

莫之夭阏(yāo è):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图南:计划向南飞。 

蜩(tiáo):蝉。学鸠:斑鸠之类的小鸟名。 

决(xuè):疾速的样子。 

抢(qiāng):触,碰,着落。“抢”也作“枪”。榆枋:两种树名。榆,榆树。枋,檀木。 

 控:投,落下。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奚以……为”,即“哪里用得着.......呢”。 

 适:去,往。莽苍:色彩朦胧,遥远不可辨析,本指郊野的颜色,这里引申为近郊。 

三餐:指一日。意思是只需一日之粮。反:同“返”,返回。 

犹:还。果然:吃饱的样子。 

宿:这里指一夜。 宿舂粮:即舂宿粮,舂捣一宿的粮食。 

之:此,这。二虫:指蜩与学鸠。虫:有动物之意,可译为小动物 

知(zhì):通“智”,智慧。 

朝菌:一种大芝,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一说“晦”指月末,“朔”指月初。 

蟪蛄(huì gū):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冥灵:大树名。一说为大龟名。 

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中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大椿:传说中的大树名。一说为巨大的香椿。 

彭祖:传说中尧的臣子,名铿,封于彭,活了约八百岁。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众人:一般人。匹:配,比。 

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列子汤问》篇作“夏革(jí)”。已:矣。 

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指草木植被。 

修:长。 

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北。 

羊角:一种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绝:穿过。 

斥鴳(yàn):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泽。 

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至:极点。 

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分别。 

效:效力,尽力。官:官职。 

行(xíng):品行。比:合。 

合:使...满意。而:通“能”,能够。征:征服。 

宋荣子:一名宋钘(jiān),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喜笑的样子;犹,通“繇”,喜。 

举:全。劝:勉励。 

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定:认清。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境:界。 

数数(shuò)然:汲汲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拼命追求的样子。 

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泠(líng)然:轻妙飘然的样子。善:美好的。 

旬:十天。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与零数。 

致福:求福。 

虽:虽然。待:凭借,依靠。 

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御六气之辩:驾驭六气的变化。御,驾驭、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变化的意思。 

彼:他。且:将要。恶(wū):何,什么。 

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 无己:清除外

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即物我不分。 

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无作为,故无功利。 

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不立名。 

 

【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活了七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众人都想与他相比,岂不可悲! 

 

商汤问棘,谈的也是这件事。汤问棘说:“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 

 

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45- 

《礼记》一则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 

1.本节选自《学礼》 

2.肴:带骨头的肉 

3.旨:甘美的味道 

4.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5.困:不通 

6.自反:反躬自省 

7.强(qiang):勉励 

8.学(xiao)学半:意思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46-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注释】 

善 :擅长,善于。  

鼓:弹奏。 

听:倾听。 

绝 :断绝。 

志在高山 :心中想到高山。 

曰:说。 

善哉 :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以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xián的音。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阴:山北或水南为阴。反之,山南水北为阳。 

 

【译文】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47-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又:更。 

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而形貌昳(yì)丽:而,表并列关系。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

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

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48-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出征。 

师:军队。 

先帝:这里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而:表转折。 

赏:受赏。 

刑:受罚。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结构助词,的。 

秋:时候。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忠:忠诚。 

内:朝廷上。 

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士:将士。 

忘身:奋不顾身。 

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欲:想要。 

报:报答。 

之:代词。 

于:向,对。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圣:圣明 

以:来。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恢:大。弘:大、宽。 

气:志气。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微薄。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比喻。这里是说话的意思。义:适宜,恰当。 

以:因而。 

塞;阻塞。 

忠:忠诚。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俱:全,都。 

宫中:指皇宫中。 

府中:指朝廷中。 

体:整体。 

陟(zhì):提升,提拔。 

罚:惩罚。 

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臧否:善恶。 

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作奸:为非作歹。 

科:科条,法令。 

及:和。 

为:做。 

付:交给。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凭定。 

刑:罚。 

以:来。 

昭:彰显,显扬。 

平:公平。 

明:严明。 

理:治。 

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内外:指宫内和朝廷。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法:法制。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 

志:志向。 

虑:思想,心思。 

忠纯:忠诚纯正。 

简拔:选拔。简:挑选。拔:选拔。 

遗(wèi):给予。 

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副词,都,全。咨:询问,征求意见。 

之:指郭攸之等人。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bì):弥补,补救。阙,通“缺”, 缺点。 

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 

广益:很多的益处。 

益:好处、益处。 

性行:性情品德。 

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淑:善。 

均:公平,平均。 

晓畅:谙熟,精通。 

试用:任用。 

能:能干,有才能。 

是以:因为这,因此。 

众:大家。 

举:推举。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营:军营、军队。 

行(háng)阵:指部队。 

和睦:团结和谐。 

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亲:亲近。 

信:信任。 

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先汉:西汉。 兴隆:兴盛。 

后汉:东汉。 倾颓:衰败。 

每:常常。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 

叹息:感叹惋惜。 

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恨:遗憾,不满意。 

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悉:全、都。 

贞:坚贞。 

良:善良可靠。 

死节:能够以死报国。死:为……而死。 

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日子。 

布衣:平民百姓。 

躬:亲自,自身。 

耕:耕种。 

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 

苟:苟且。 

全:保全。 

于:在。 

求:谋求。 

闻达:闻名显达。 

以:认为。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委屈。 

顾:拜访,探望。 

咨:询问。 

由是:因此。 

感激:感动奋激。 

许:答应。 

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军;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才转危为安。 

值:遇到。 

倾覆:指兵败。 

尔来:那时以来。 

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 

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故:所以。 

寄:托付。 

以:把。 

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 

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夙夜:早晚。 

泸:水名,即金沙江。 

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兵:武器。 

甲:装备。 

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 

庶:希望。 

竭:竭尽。 

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 

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攘(rǎng)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还:回。 

于:到。 

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所以:用来……的。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斟酌:考虑,权衡。 

损:除去。 

益:兴办,增加。 

损益:增减,兴革。 

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托,委托,交给。 

效,效命的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效,取得成效。 

告:告慰,告祭。 

兴:发扬。 

德:道德。 

言:言论。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罪。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zōu),询问。 

察纳:认识采纳。察:明察。 

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深追:深切追念。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当:在……时候。 

临:面对 

涕:眼泪。 

零:落下。 

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

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49-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

(词类活用) 

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复:又,再。 

行:行走。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开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于是很惊讶。乃:于是。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全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复:再,又。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于是。 

间隔:隔断,隔绝。 

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为:给。 

具言:详细地说。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 

余:其余,剩余。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至:到。 

停:停留。 

辞:辞别。 

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 

为:介词,向、对。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及:到达。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yì)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 

遂:终于。 

复: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士:隐士。 

也:表判断。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未:没有。 

果:实现。 

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

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本文地址:https://blog.wuliaowang.cn/post/6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su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